您有外包需求?
企業如何聰明節稅省錢?可扣抵營業稅的進項發票一覽表,不是開發票就能節稅!
經營一間公司,各種開銷源源不絕,再加上兩大稅:「營業稅」、「營所稅」,經常讓經營者備感壓力。你知道合法節稅是有許多方法的嗎?並不是發票打上統一編號就可以扣抵稅額!文具、辦公室設備的進項發票可以當作企業營業稅的扣抵項目,但是替員工準備的午餐津貼、聚餐活動、尾牙抽獎禮品的進項發票則是不能扣抵的。
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探討合法節稅的大小事,幫你更聰明節額,培養好好作帳的習慣!
營業稅的定義
一說到營業稅,大部分人都會直覺認為這是對企業課徵的稅吧?但實際上,營業稅是對消費者課徵的稅,主要原因是企業在營業稅的徵收過程中扮演了「代收」的角色。
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服務時,都會將營業稅(如 5% 的稅率)直接加進銷售價格,讓消費者支付。因此,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,實際支付了包含營業稅的價格,企業再上繳政府。
營業稅的抵扣機制、繳納申報
台灣營業稅大部分行業採用的是「加值型營業稅」,這種稅制允許企業在各生產或流通階段,將進貨所支付的營業稅額進行抵扣。企業只需繳納「銷項額稅款-進項額稅款」之後的差額。
1. 營業稅計算方式(以最常見的加值型營業稅為例):
加值型營業稅 = 銷項稅額 − 進項稅額
2. 營業稅繳納頻率:
每兩個月繳納一次,稅款的計算和申報需在每雙月結束後的次月 15 日以前完成,例如:
● 1~2 月的營業稅需在 3 月 15 日之前申報。
● 3~4 月的營業稅需在 5 月 15 日之前申報。
3. 營業稅申報方式:
● 線上申報:透過電子申報系統,企業可以線上登錄和申報。
● 紙本申報:部分小型企業或個體戶可以使用紙本的營業稅申報書,填寫後寄交或送至國稅局。
● 委託報稅公司:企業可以委託會計師或專業報稅公司代為申報,尤其是大型公司和跨境電商等,這樣能減少流程上的繁瑣並避免申報錯誤。
進項稅額、銷項稅額介紹
🚩進項稅額是什麼?
「進項稅額」指的是企業在購買商品、原材料或接受勞務服務時所支付的營業稅額。例如,製造業在購買原材料時所支付的營業稅、零售業在進貨時支付的營業稅,都屬於進項稅額。
*進項稅額=對方銷售額 × 5%(稅率)
🚩銷項稅額是什麼?
銷項稅額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服務時,根據銷售金額計算並向消費者收取的營業稅。這部分稅款是企業向消費者代收的,最終需上繳給稅務機關。
*銷項稅額=銷售額 × 稅率
假設某企業銷售一批商品,售價為新台幣 100,000 元,適用的營業稅率為 5%,則銷項稅額為:100,000 × 5% = 5,000元。
企業最終會向購買者收取 105,000 元(含稅價),其中 5,000 元為營業稅。
⭐可扣抵進項稅額的「進項發票」
如果想要聰明折抵營業稅,了解哪些項目是可以開「進項發票」這點非常重要,在購買時別忘了打上公司的統一編號,或是要求購買證明、單據,以利申報抵稅!
企業可以將特定類型的進項發票拿來抵扣銷項稅額,以減輕營業稅負擔。但可抵扣的前提是這些進項發票需涉及企業的營業活動,且具備合法性。
1. 原材料進貨稅額
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、零件、包裝材料等進貨時支付的營業稅額。
2. 存貨及商品進貨
零售商或批發商在進貨時支付的營業稅,這些商品在後續銷售時會產生銷項稅額,進貨稅額可以抵扣。
3. 經營活動中的購置固定資產、什項支出
用於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機器設備、辦公室桌椅、電腦等固定資產、辦公室清潔用品、衛生用品。
4. 租賃支出
企業為經營活動支付的房屋租金、營業用汽車租賃。
5. 進口貨物的營業稅
如果企業從國外進口商品,清關時支付的營業稅也可以作為進項稅額抵扣。
6. 辦公用品進貨發票
公司購買文具、打印機墨水等日常辦公用品的進項稅額可抵扣。
7. 修繕與保養服務
辦公室設備維修、辦公室裝潢相關的支付。
8. 廣告費用
公司支付的線上廣告費、外包廣告代理商等費用。
9. 員工相關勞務支出&訓練費
購買員工在工作場所穿著的制服、進行員工在職訓練、購買與公司業務有關之課程(需取具發票&課程內容及時數)可扣抵。
10. 國內差旅費、交通油資
國內機票、高鐵車票、台鐵車票、加油費、住宿費(需取具發票部份,並做成差旅費報告單)。
11. 水電費、瓦斯費、電信費
公司的水電、瓦斯、公司電話費、網路費等有支付營業稅之單據。
⭐「不能扣抵進項稅額」的進項發票項目
你可能會想說,既然進項發票這麼好用,每次買東西發票都打統編,就可以輕輕鬆鬆省稅了吧?然而,不是每項跟公司有關的支出都可以作為抵扣營業稅。某些看似跟公司有關的項目,即使取得了進項發票,若是涉及個人消費、非營業活動、免稅項目等用途,就是不可扣抵項目,以下列舉:
1. 員工餐飲支出
公司為員工支付的餐費、午餐津貼等相關支出,無法抵扣營業稅。
2. 員工娛樂費用
例如企業支付的娛樂活動、聚餐、公司支付的員工健身房、康樂活動等福利支出,不可抵扣。
3. 員工福利、獎金支出
包括生日禮金、員工旅遊費、支付員工獎金及津貼等等的營業稅,無法作為進項稅額抵扣。
4. 禮品與贈品
企業購買的尾牙、活動抽獎禮品、贈品,並用於非營業用途,無法抵扣其營業稅額。
5. 個人日用品
購買的非在工作場合使用之個人用品、衛生用品、香皂、消毒用品用具、咖啡茶水等。
6. 罰款與違規費用
企業因違規所繳納的罰款、延遲費的營業稅額不可抵扣。
7. 私人交通工具支出
員工私人使用的車輛支出,如:加油錢、保養費的營業稅無法抵扣。
8. 住宅相關費用
企業若支付員工住宅、宿舍租金,其相關營業稅不可抵扣。
9. 不動產的取得費用
公司購置的個人用途資產或非經營用途的土地,其營業稅無法抵扣。
10. 員工保險
企業為員工支付的保險費中的營業稅不可抵扣。
11. 應酬費用
包括應酬、送禮、招待客戶等相關支出的營業稅,均不可抵扣。
12. 免稅項目購置費用
購買免稅商品,因無營業稅額,無法進行抵扣。
13. 投資不動產支出
企業投資的非營業用不動產(如辦公樓出租),無法抵扣營業稅。
14. 慈善捐贈
企業的捐贈或慈善支出相關營業稅無法抵扣。
15. 非營業用途資本支出
非營業用途的機械設備、工廠建設費用中的營業稅不可抵扣。
16. 奢侈品或非必要的裝飾品
企業購置的奢侈品或非必要裝飾品支出的營業稅不可抵扣。
抵扣進項稅額的限制與注意事項
進項稅額需具備合法的憑證(如發票)才能申報抵扣,合法的憑證必須包含三大要件:
1. 國內公司行號的統一發票
2. 銷售人名稱、品名、地址、統編、金額和營業稅額
3. 公司的統編
另外,若企業進行免稅商品的銷售,該免稅商品背後所涉及的進項稅額,均無法抵扣。
慈善捐款可以抵稅?抵「營所稅」而非營業稅!
企業捐款在台灣的稅制下,可以作為「營利事業所得稅(簡稱營所稅)」,因此企業也可以透過慈善捐款,減少企業的每年需繳的所得稅負擔。需要注意的是,企業捐款主要是針對所得稅的減免,而不是直接抵扣營業稅。以下是企業捐款抵稅的詳細方法及相關規定:
1. 捐款的抵稅適用範疇
● 公益性捐款:
針對政府認可的公益或慈善機構、教育或文化團體等進行的捐款,符合條件可以抵稅。
● 公益信託:
捐款至政府或經核准設立的公益信託,並符合公益或社會福利用途。
● 重大災害捐款:
針對特定重大災害進行的捐款,若由政府認可捐助的團體接收,捐款可以抵稅。
2. 捐款金額的抵稅比例與限額
● 根據《所得稅法》規定,企業捐款金額的抵扣上限為當年度應稅所得的10%,超過的部分則無法抵扣。
● 若企業當年度應稅所得較少,則實際可抵扣的金額也會較少,但若捐款金額低於10%的上限,則可以全部抵扣。
3. 捐款抵稅的適用程序
● 捐款證明:
企業捐款後需向接收捐款的機構索取正式收據或捐款證明,這些文件將作為抵稅申報的依據。
● 合法機構:
必須確認接收捐款的單位為政府核准的公益、慈善或社會福利機構,以確保捐款符合抵稅資格。
✅ 開公司必學!「營業稅」合法節稅方式一次看
除了上述提到的進項稅額可以扣抵營業稅之外,企業還有其他合法管道,可以減少公司營業稅以及營所稅的負擔。這些方法大多涉及稅務規劃、經營策略、財務管理等方面,透過合理合規的手段,更有彈性地達到節稅效果,同時也能優化公司的稅務管理。
1. 申請成為零稅率供應商
針對外銷商品、國際運輸服務、特定境外勞務等,台灣提供營業稅的零稅率優惠。企業若符合條件並申請成功,出口或提供的服務可適用零稅率,無需繳納營業稅,還可以申報退稅。
2. 利用進出口免稅優惠
台灣對特定進口貨物(如生產原料)提供免稅優惠,這可以降低進貨成本,間接減少營業稅負擔。
3. 分割銷售營業額
若企業的部分商品或服務屬於免稅項目,仍需要開立發票,但可以將免稅和應稅的銷售額分開申報。這樣可減少應稅銷售額,進而降低總營業稅。
4. 申請小規模營業人
年營業額規模較小的事業體,你可以考慮申請為小規模營業人,而非成立公司。因為免用統一發票,適用特定核定稅率(如 1%)來申報營業稅,可能享有較低的稅率,且不用計算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。
5. 進行合理的進項稅額規劃
選擇進貨時機或調整付款方式,適當地提高進項稅額以抵扣銷項稅額,減少應繳稅額。例如:企業在銷售旺季前集中進貨,增加可抵扣的進項稅額,以降低當期的營業稅。
6. 稅務優惠計劃
台灣政府針對某些行業提供營業稅減免計劃,例如綠能產業、高科技創新產業的營業稅優惠政策,企業若符合條件可享受稅收優惠。
7. 改進財務及進銷管理
通過精確的財務管理系統,提高進銷發票管理效率,避免重複支出、錯報漏報,達到節稅效果。
例如:企業導入電子發票系統,確保進項發票的完整保存及及時申報,有助於提高進項稅額的使用效率。
8. 內部外包業務轉化
若企業內部的部分業務可外包給其他企業處理,可取得進項發票來抵扣銷項稅額。例如:企業將倉儲物流外包給第三方,支付的第三方的費用就可抵扣自身銷項稅額。
✅ 開公司必學!「營利事業所得稅」合法節稅方式一次看
每年五月,按照整年度淨利課徵的「營所稅」,主要可透過稅務規劃、成本控制、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等方式來節稅:
1. 善用折舊及攤銷
企業可以根據《所得稅法》規定,對資產進行折舊與攤銷處理。適當增加當年度的折舊與攤銷費用,可以減少應稅所得。
2. 善用「擴大書審」減少稅額
針對年營業額 3000 萬以下中小企業,國稅局為了簡化報稅作業流程提出的方案,企業根據你的行業別採用擴大書審申報,更有效率之外也有機會以較低的純益利率來節稅。
3. 妥善規劃捐贈支出
合理的公益捐贈支出可在應稅所得中扣除,最高可扣除當年度應稅所得的 10%,降低應納稅額。
案例:企業在應稅所得的 10% 上限內,捐贈於合資格的慈善機構,減少了企業應稅所得。
4. 申請優惠稅率或稅務減免
台灣針對特定產業,如綠能產業、科技創新產業,提供減稅、免稅等優惠措施,企業符合資格可申請,享受稅收優惠。
5. 提高合理的員工福利支出
合法的員工福利支出,如健康保險、教育訓練費等,可以計入營業費用,減少應稅所得。
6. 利用租賃代替購置資產
某些大型設備或辦公設備可採用租賃而非購買,避免一次性大額支出,並將租賃費用納入營業費用扣除。
7. 規劃獎金與績效制度
將部分利潤作為員工獎金發放,這部分支出可以計入企業的費用項目,從而降低當期應稅所得。
案例:企業年終獎金支出增加,計入費用降低利潤,減少所得稅負擔。
8. 掌握各項可抵扣的支出項目
對於合法的費用支出(如差旅費、客戶接待費用、宣傳費等)應妥善記錄與申報,以增加可扣除的項目。
企業該如何面對稅務問題?
1. 尋求專業團隊協助
聘請稅務顧問或律師進行規劃,了解企業稅負現狀並進行稅務風險評估,提前幫你選擇合適的會計方法來達到合法節稅。同時專業人士能夠更及時掌握政策變動和稅務風險,確保合規的稅務管理策略。
2. 自主補充基礎知識
除了找專業之外,企業主也應具備「稅務常識」。現在網路資源十分開放,搜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不少會計專業的文章分享,或是淺顯易懂的 YouTube 影片。
有效的節稅規劃,並非一昧要追求「繳最少的稅」,必須以合法為最大的前提,全方位地考量經營和稅務結構,將稅務管理納入日常經營決策中,並且靈活應對。若你是不具備會計背景的企業主,強烈建議找專業會計、稅務顧問諮詢,會比自己研究來得有精準、有效率。
留言回應